![]() 福州市政協常委視察市民服務中心。 ![]() 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大廳 榕城炎夏,但福州市市民服務中心大廳內涼風習習,寬敞明亮,人員往來井然有序。剛剛辦完稅務申報業務的一家企業經辦人員李女士滿面笑容:“一開始就聽說有的業務可以一趟不用跑,我現在親身體驗后相信了——最多跑一趟!”以往要跑好幾趟,現在只要在“網上辦稅”自助設備前半小時就搞定,李女士對政府服務的優化贊不絕口。 從過去的“要跑好幾趟”,到今天的“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福州市對企業和市民服務優化持續推進,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不斷增強,這背后凝聚著市委的殷切托付、市政府的改革創新和市政協的大力推動。為什么這么說?故事還要從福州市委給市政協出的一道題說起。 一道題目,服務發展聚焦“福州窗” 2017年是政協第十三屆福州市委員會的開局之年。新一屆市政協如何有效作為?協商議政如何在服務發展上行動更加有力? 福州市政協黨組在為期2個月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新一年工作包括年度協商計劃的制訂進行了認真研究,并且主動向市委請示匯報,主動與市政府協商,力求目標一致、步調協同。福州市委向市政協布置了一道題——聚焦“福州窗”。 福州窗,是福州市行政服務窗口的簡稱,意味著福州市近年來一直把優化政府服務作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來打造。 2012年以來,福州市先后開展5輪簡政放權,取消行政審批事項270項、下放234項,取消2300多份申請材料,市本級行政許可事項保留一級事項132項、二級事項343項,為全省最少。福州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創下多項全國領先,“福州窗”已經成為福州市的一張金名片。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寧到福州上任伊始,就到市政協調研,十分關注這個課題,希望市政協按照中央和省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發揮各方面人才優勢,深入調研,多給政府提出前瞻性、針對性、可落實、可操作的建議。 福州市政協黨組把“進一步優化對企業和市民的服務”作為今年協商的重頭戲,并成立由黨組書記、主席何靜彥任組長的課題組。她對課題組同志提出明確要求:“要沉到基層,‘解剖麻雀’,用事實和數據說話,努力增強建言深度和實效;要堅持問題導向,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提出項目化建議,協助黨委政府優化對企業和市民服務工作。” 一組數據,記載下政協調研的辛勞 一組數據可見福州市政協此次課題組調研所下的功夫——赴4個縣(市)區實地查看,開了20余場座談會、研討會,設計發放4類問卷調查表,廣泛征求400多名政協委員、企業家、企業經辦人員、市民和窗口辦事人員,以及60多個具體工作部門的意見建議。 為了準確對標先進,福州市政協黨組3位領導帶隊,分3路赴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和武漢、貴陽、銀川、天津濱海新區等9個兄弟城市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并形成對比清單。 瞄準問題,精準發力。“我們都在講推進審批服務改革創新和全流程網上審批,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審批服務標準化。”市政協常委、課題組成員宋曉非介紹,“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在建立統一政務服務標準體系的基礎上,依托網上和實體辦事大廳,建立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批、全市一體運作的政務服務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城市運用“互聯網+”推進政務服務創新的做法給課題組的同志留下深刻印象。針對福州還有部分審批職能部門的服務事項未做到市、縣(市)區兩級同一申辦條件、同一申報材料、同一辦理時限的情況,課題組在報告中專門提出,要優化政務服務,必須以審批服務標準化為載體,建立健全全市統一服務標準體系。為此課題組提出“兩手抓”:一手抓“互聯網+政務服務”頂層設計,一手抓社區政務服務綜合受理平臺和便民服務自助終端建設。 3個多月的調研辛勞,最終換來了高質量的建言成果——1份建議案、1份調研總報告、4份子報告、11份具體項目建議清單,僅對福州市“放管服”工作的建議就涵蓋了603個具體事項,每個事項都有對應的實施部門,數據關翔實,分析準確,對策中肯……翻開福州市政協“進一步優化對企業和市民的服務”調研報告和建議案,務實之風讓人振奮。 “在調研報告中,我們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推進政務服務體制機制創新、強化保障能力建設等4個方面36條建議。市政協黨組要求意見建議盡量細化,增強可操作性。”課題組有關同志介紹道。課題組與市行政(市民)服務中心管委會等部門合作,對市本級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進行了再次梳理,形成“放管服”工作建議子報告及11份相關事項的建議清單;與市數字辦等部門積極配合,梳理和提出了福州市“互聯網+政務服務”現狀、問題及工作建議,形成“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子報告。 一場會議,見證了“馬上就辦”的福州速度 7月11日,福州市政協十三屆二次常委會議就“進一步優化對企業和市民的服務”進行專題協商。除了市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外,市委副書記、市長尤猛軍,9位副市長和45個政府組成部門以及12個縣(市)區政府的一把手也全部到會。 “政協的調研成果出來了,我們不能把它束之高閣,下一步的關鍵在于轉化和落實。我們不僅要把會議開成協商會,更要開成轉化會、部署會、落實會。”尤猛軍在會上直奔主題,“今天,趁大家都在,我們就借這個機會,把清單上的項目一一布置下去,請各責任單位拿出態度,各自領走,馬上落實。” 在尤猛軍看來,政協的這次調研對于政府當前正在推動的優化政府服務工作來說猶如一場“及時雨”,很有分量和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強推動“放管服”改革,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福州市當前正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大力推進“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改革。“協商議題緊緊對準老百姓關注的熱點,也是政府推動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他強調,“協商成果落實轉化必須馬上就辦。” 年內實現75項以上公共服務事項下沉社區,打造“15分鐘辦事服務生活圈”,實現90%以上事項“最多跑一趟”……福州市政府充分吸收了市政協常委會建議案提出的4個方面36條建議,將其中的主要內容轉化為31個工作項目清單,涉及各縣(市)區和45個市直部門,全部明確項目名稱、工作內容、完成時限、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其中有26項要求在年內完成。 一位在福州市政協工作20年的同志對成果采納如此迅速感到驚喜的同時說:“仔細想想,從課題的啟動,到調研報告、建議案的形成,我們委員和政協的同志都是和政府部門一起商量、一起推動的,最后政協協商成果轉化為政府工作部署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常委會協商“進一步優化對企業和市民的服務”的課題,是福州市落實省委、省政府、省政協協商議題共同確立、計劃共同確定、人員共同參與和實施共同推進的“四個共同”協商工作機制,為民謀福祉的一次生動實踐。福州在發展,協商在行動。2015年以來,福州市政協共有340多件調研報告、重要提案摘報、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專報件等得到了市委市政府批辦,一系列重大協商成果有效地為福州發展凝聚起了強大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