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不勝收的太姥山群峰 李步登 攝 寧德俗稱閩東,北接溫州,南連福州,西靠武夷山,東望臺灣島。千百年來,東海的浪濤激蕩著綠色的沃野,連綿的山脈呵護著靈秀的土地。古老閩東集“山海川島湖林洞”于一體,境內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承載著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和環境變遷的傳奇色彩。 這里,素有“海上天湖、佛國仙都、百里畫廊”之美譽。走進寧德,你就走進了由淺水廣場白水洋、“海上仙都”太姥山、“壺穴世界”白云山三大景區組成的寧德世界地質公園。 徜徉在寧德漫長的海岸線上,你能領略到“海上天湖”三都澳、被譽為“最美海岸線,攝影天堂”的霞浦灘涂。漫步在寧德山川之間,你就沉醉于被評為“全國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線路”的閩東親水游之中,流連忘返于佛道名山支提山、天然氧吧東獅山,以及海國桃源楊家溪、生態畫廊霍童溪、養生勝境九鯉溪、奇絕飛瀑九龍漈、湖中千島翠屏湖、峽谷幽境楊梅州…… 這里,是我國革命老根據地之一。1931年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子恢、陶鑄、葉飛、曾志等先后來到閩東,組織開展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和武裝斗爭,并于1934年創建了閩東蘇區。 如今,閩東擁有了“老革命根據地”“南方游擊區”和“閩東紅軍獨立師”“北上抗日”等寶貴的紅色品牌,它們與閩東蘇區涌現的英雄群體一道,成為中國革命史和紅土地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成為閩東不朽的精神瑰寶。 距蕉城市區50公里的霍童鎮桃花溪村,是閩東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支撐地、國共合作抗日時期閩東紅軍北上抗日集結整編地。而在此附近的支提寺則是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的誕生地。 近年來,桃花溪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成桃花溪紅色旅游接待中心,修繕了閩東紅軍獨立師師部舊址,油畫布設、紅色歌曲音樂廣播、墻體革命歷史宣傳、桃花溪革命歷史展陳館等也一應俱全。 這些,是近年來閩東重點打造的文化品牌的一個縮影。 閩東的民俗、非遺、古跡、風土人情、特色物產、自然風光同樣豐富多彩—— 紅色文化遍布閩東各地。周寧縣瑪坑鄉、壽寧犀溪鄉、屏南棠口鄉、福安市松羅鄉等老區鄉鎮,相繼設立了紅色文化展示廳,堅持舉辦各項紅色文化相關活動; 福安市溪潭鎮立足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廉村,開展廉文化猜燈謎、廉文化講座、明月文化研討采風等,傳播廉文化; 屏南縣長橋鎮,設立“中國木拱廊橋營造記憶展示館”和“黃春財大師工作室”; 福鼎市貫嶺鎮、蕉城區猴盾村長期聘請非遺項目傳承人,不定期在站內開展非遺項目培訓、表演活動…… 這里,還閃耀著世代傳承和弘揚的畬族文化、廊橋文化、宗教信俗文化、海洋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走進寧德,你就會在壽寧、屏南的木拱廊橋群中慨嘆鄉土建筑的博大精深;穿梭于鄉村田野,你就會被濃濃的畬鄉風情包圍,如上金貝畬家寨、溪塔畬村南國葡萄溝,一定會讓你怡然舒懷…… 此外,“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七月半”以及“花節”“水蜜桃節”“刺葡萄節”“白茶節”和陳靖姑文化節、世界地質公園文化節等異彩紛呈的區域特色文化品牌,為閩東文化的建設發展,以及閩東文化品牌的打造,起到了極大的推廣作用。 放慢腳步,不妨去踏訪那些安靜祥和的古鎮古村,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霍童、全國生態文化村西浦、人魚和諧桃源仙境鯉魚溪、南方最大單體古建筑典范翠郊古民居、鄉土文化遺跡大觀園漈頭…… 在鄉村游熱潮的今天,寧德豐富的旅游資源、文化資源,也為發展旅游、精準扶貧帶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在30年間完成了從全國貧困村向美麗鄉村的華麗“蛻變”。借助九鯉溪景區的興起,當地村民從山地農業、農家體驗、餐館住宿、勞務服務中增加了收入,摘掉了“貧困帽”。2016年赤溪村共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近3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96元,比增15%。 除了赤溪村,目前,寧德市已有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等12個旅游扶貧試點村編制完成了旅游扶貧專項規劃,福安溪尾鎮坎下村等117個村列入“十三五”期間全國旅游扶貧開發重點村,鄉村旅游發展迅猛。2016年,寧德市累計接待鄉村旅游人數1072.69萬人次,占寧德市旅游人數的48.56%;累計實現鄉村旅游收入62.3億元,占寧德市旅游收入的3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