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住綠水,光澤給獎勵 東南網8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通訊員 高德運) 不僅青山,維護綠水也有獎勵。8日,南平光澤縣在全省率先推行綠水維護補償考核實施方案,實現流域全覆蓋、鄉村全考核,獎罰分明,厘清責任,精準分配獎勵金,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從源頭上發動群眾管水護水。 作為國家級生態縣,光澤縣地處閩江源頭,111條大小溪交織成網,優質水資源是其生態“金字招牌”,常年都是一類水質標準。如何守住這“綠色金庫”?由于水流域面積廣,治理難點在于賞罰不夠精準,群眾積極性難調動,出現問題難問責。光澤縣環保局局長曾文說,一條溪流經許多流域,光澤共有8個鄉鎮、90個村居,守土盡責是個很棘手的難題,如果獎勵金都是撒胡椒面,干好干壞一個樣,形不成正向激勵機制;如果出現水環境污染事故,上下游鄉鎮、村居理不清、扯難斷,各打五十大板體現不了反向問責。 由此,光澤縣從重點流域生態補償金中切出一塊,在重點流域交界斷面、重點鄉鎮和重點村交界點,新建29個監測點,24小時監測水質,其他點不定時監測,一季一通報,全年總排名,以此厘清責任。“水質監測占考核成績七成,另外三成是河道日常管理、萬人保潔和農業面源污染整治,由縣河長辦牽頭,一年考核兩次,直接考核到建制村。這樣多部門聯動,實現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曾文說。 據悉,縣里財政還自掏腰包,按照每個建制村5萬元的基數統一預算,2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另外增加兩萬元。考核評分采用百分制,大于或等于90分的,給予全額獎勵金;大于或等于80分的,給予90%獎勵金;大于或等于70分的,給予80%獎勵金;總分低于70分的,不予補償,由鄉(鎮)領導進行約談。考核名列前茅的鄉鎮,各有2萬元至4萬元的獎勵。 “這樣,獎懲就有了標準,獎勵金增加村集體收入,貧困村收入更多,也是精準扶貧的一手棋,調動了群眾積極性,形成了一道群眾共同參與的防線,共同守護綠水,享受綠水帶來的福利,實現共建共享。對于考核不過關的鄉鎮,由縣里對其黨政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并追究工作責任,這也是光澤縣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改革。” 光澤縣縣長趙大建說。 目前,全縣正在加緊設立水質監測點。南平市發改委生態科相關負責人說,作為2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光澤縣財政并不寬裕,但是為了守住綠水,縣里在全省創新工作機制,財政自掏腰包五六百萬元,用考核獎勵的辦法,形成正向激勵機制和反向約束機制,做活了水保護這篇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