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債券通”)開通儀式在香港交易所舉行,“北向通”上線試運行。繼“滬港通”和“深港通”后,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再揭新篇章。 “債券通”首日達成70.48億元交易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債券通”首日交易活躍。當日共有19家報價機構、70家境外機構達成142筆、70.48億元交易,交易以買入為主,共買入128筆、49.04億元,體現出境外機構的投資熱情。交易券種涵蓋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同業存單、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企業債等各種類型。 “自從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內地債券在全球債券指數的影響日益上升,對中國內地債券的需求也隨之增長。”渣打中國行長張曉蕾預計,隨著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渠道不斷豐富,2017年下半年海外投資者持有的內地在岸債券會增加1000億元人民幣,到今年年底將升至9500億元人民幣。 業界:“債券通”推進兩地金融合作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內地債券市場的發展和開放有很大空間,“債券通”作為一個橋梁,將發揮更大作用。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需要過程,需要監管部門和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表示,香港一直都是內地金融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包括跨境人民幣結算、“滬港通”、“深港通”等都在香港先行先試。現在,“債券通”成為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放眼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展開,香港也將在資金管理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債券通”是推動內地債券市場持續發展及邁向全球化的催化劑,也能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債券通”鼓勵國際投資者參與這個全球第三大債劵市場,也有助于刺激內地投資者對定息產品的需求,長遠能吸引更多海外機構在內地發行人民幣債券。 港媒:“債券通”助力香港金融業發展 多家香港媒體紛紛發表評論,指出“債券通”助力香港金融業發展。香港《大公報》在社評中指出,“債券通”機制下的“北向通”順利開通,可視為中央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從股票市場延伸至債券市場。 香港《商報》在評論中指出,“債券通”啟動,是“一國兩制”下,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又一標志性舉措。內地債券市場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隨著人民幣加入SDR,內地債市獲納入國際主要固定收益指數,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債券的需求持續增加。在此背景下,“債券通”的深遠意義和廣闊商機無須贅言。 香港《文匯報》在報道中指出,雖然“債券通”初期只開通北向交易,但互聯互通、雙向流動是發展大趨勢,南向業務必將適時開通,為香港的債券市場帶來新的資金、新的投資者和新的業務機遇。 【長知識】什么是“債券通”? “債券通”是指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兩個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5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曾發布聯合公告,決定同意開展“債券通”。 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托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投資于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即境內投資者經由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投資于香港債券市場。 “債券通”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發展、推動內地和香港合作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利于穩步推動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有利于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孫楠 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