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淼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副院長) 在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就“推進貿易暢通”與來會的多個國家就深化貿易便利化作了深入的探討,并提出了具體的合作倡議。可以說,這是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方的貿易便利化倡議可以說是干貨滿滿,力度之大,覆蓋范圍之廣,可以說都是空前的。先來看進出口貿易。過去三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未來五年,中國準備增加進口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要在五年內實現進口翻一翻,這個力度可以說是非常可觀的:目前中國的進口總額也就是2萬億美元的盤子,相當與全球第七大國家-印度的經濟總量,已經占了全球進口的一成以上。如果換成GDP,中國要在五年內進口一個印度。 中國五年內大幅度地增加進口,對已對貿易伙伴都是互惠雙贏。中方增加進口,對一帶一路的貿易伙伴而言,自然就是擴大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出口。一方面有利于擴大他們的貿易順差,同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事實上,過去三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對中方而言,增加進口雖然會減少貿易順差,但目前我國已有三萬億外匯儲備,每年過多的外貿順差其實給國內造成了一定的通貨膨脹壓力。所以,適當地減少貿易順差其實是有利于中國宏觀經濟的。從微觀層面來看,更多的進口帶來了更多可供中國消費者選擇的消費種類。市面上各產品的競爭也激烈了,自然出售價格也被殺低了。老百姓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何樂而不為? 當然,進口增加對一部分企業、行業會造成沖擊,短期內企業可能會感受到競爭壓力;但從長期來看,企業可以化壓力為動力,努力提升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質量。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從“一帶一路”貿易伙伴,特別是東盟國家多為進口原材料、中間品,這樣,我國進口關稅的下降、貿易便利化的推進其實相當于降低了為中國企業節約了進口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了企業的利潤。所以,企業其實也是貿易全球化的獲利者。 事實上,最近筆者利用制造業企業和海關的大數據研究發現,貿易自由化對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非常明顯。其中,原材料中間品的進口關稅減免對企業有明顯的成本節約作用,因而企業能夠留存更大利潤,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換句話說,經濟全球化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該發現也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筆者并有幸因此獲得英國皇家經濟學獎。 中方的第二個具體倡議是振興相互投資。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未來五年內,中國準備投資再翻兩翻,對“一帶一路”相關經濟體達到1500億美元。這個數是什么概念?去年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約1450億美元,占全球直接投資的9.9%。就是說,五年之內我國對沿線國家的投資要在目前的基礎上翻一翻。力度之大,自不言而喻。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加對沿線國家經濟的提升有明顯的正面作用。第一,就投資類別而言,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多為綠地投資,具體又可分為兩類,一是基礎設施類投資,比如中鐵建和中信聯合在北非修建的長達1216公里的高速公路,西起摩洛哥,橫跨阿爾及利亞,東達突尼斯。這類投資大大地改善了東道國的基礎設施,“要想富,先修路”,好的基礎設施對降低東道國的交通運輸成本、提高貿易效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作用自不復贅言。 值得特別強調的是第二類對外直接投資,成本節約型的企業對外投資。過去15年,我國的工資大幅上漲,勞工成本明顯增加。在勞力密集型產業,相對于亞非拉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們已經沒有任何比較優勢。比如,目前廣東普通藍領工人的月工資大約三千多塊,而北非的埃塞俄比亞工人工資折算成人民幣,只有252塊,不到東部沿海省份的一成,而他們工人的勞動生產率也有我國工人的一本左右。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亞在勞力密集型產業就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正是洞察到這個商業“秘密”,生產鞋帽的東莞華堅公司才在亞的斯亞貝巴雇了3000當地工人。像華堅這類勞力密集型企業為節約成本走出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投資,并不是個偶然的事件,而漸漸成為一種潮流。到目前為止,已有近2000家中國民營企業到非洲去投資,并雇傭了大量本地工人,幫當地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當然,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方企業的海外利潤也相當可觀。 中國企業走出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綠地投資自然是好事。但如果當地工人沒有生產、管理經驗,小到無法有效使用復雜到機器設備,中到企業管理模式落后,大到國家官員缺乏經濟發展的宏觀戰略布局,則可能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無的放矢。為此,商務部提出了第三個重要倡議,促進“一帶一路”國家的包容可持續發展。具體地,這中方將為沿線經濟體提供一萬個來華研修和培訓名額,培訓他們使用先進的機器設備和管理經驗。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在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的聯合國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就倡議設立南南合作和發展學院,促進南南國家深度合作。去年,習主席的這個設想已經成功落地。在商務部的大力支持下,由筆者單位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承辦,專門成立南南合作和發展學院,并已經完成一期招生,有來自“一帶一路”沿線27個國家的48名學員在北大攻讀國家發展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有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部長,也有來自中亞各國的年輕學員。上個月,我們更是專門到贊比亞、津巴布韋面試新的學生。當地來參加面試的官員可謂是趨之若鶩、求學若渴,光是津巴布韋總統辦公室就有五位高級官員參加面試,他們都很迫切地想學習中國發展經濟的經驗,努力把本國經濟搞上去。 一言以蔽之,推進貿易暢通、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具體措施是做實“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所在。倘若這些措施都落地的話,那么就“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各國合作共贏藍圖早晚會實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