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樂縣高唐鎮的貧困戶陳陽明,想著發展種植業脫貧致富,卻沒有找到合適的田地。住村的黨員干部了解后,幫助協調在高唐村找到12畝種植用地,目前陳陽明種有冰糖芋7畝、西瓜5畝,今年全部產出后,可增收3萬多元。 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在真學實做上深化拓展,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我市通過抓實層面設計、細分學習內容、合理設計載體、聚焦問題整改,使黨員學有內容、做有指向、改有目標,提升了學做實效。各級黨組織著眼黨員、黨支部、黨內組織生活等三大方面和黨員日常教育這條主線,下沉力量、下移重心,推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學”得好不好,“做”得合不合格,最終體現在能否推動工作上。各地各部門圍繞中心工作,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引導黨員干部在真學、真干和推動發展上能夠擔當。 我市在開展“兩學一做”中按照“資源整合、統一設置、共建共享”的思路,推廣“干部住村工作室”,讓黨員干部沉下身子,擼起袖子干,彰顯了學習教育活動的實效,并對黨員干部住村場所、人員配備和資金扶持等予以規范。近年來干部住村成常態,如何整合住村干部資源,讓黨員干部的能量發揮得更好,干部住村工作有了新的探索??h直單位掛村干部、鄉鎮包村干部和住村第一書記等黨員干部資源,組成住村工作隊,每隊5至8人,每周住村工作1至2天。住村工作推行“六個一”工作法,記好一本工作日志,建立一套民情臺賬,開展一遍入戶走訪,每周召開一次工作例會,每月組織一次巡回服務,每季安排一次“回頭看”。 住村工作,推動了基層黨支部建設,通過黨課“領學”、互動“幫學”、現場“導學”等,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學黨章黨規、系列講話,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鄉村的落實。我市重點在危房改造、脫貧攻堅、交通出行、醫療改革、教育均衡等方面列出為民辦實事項目,各地各單位也在深化服務上下功夫,著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特別通過“送資金、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等形式,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促進增產增收,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將樂縣萬安鎮坊頭村的孫和合,在住村工作隊黨員干部幫助下,參與當地的養殖合作社,通過小額貼息貸款落實鴨棚租金3萬元,并免費提供鴨苗供其飼養。今年3月份,孫和合家產出首批肉鴨,銷售收入3.5萬元,預計全年可收入10萬元。住村工作的黨員干部真實了解到最基層群眾反映的問題,掌握了群眾所需、所盼、所求。去年以來,我市在推廣干部住村工作中已累計走訪群眾1.86萬戶次,征求到農村經濟發展、農田水利和道路建設等各類意見建議5600多條次,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問題3100多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