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 第二屆“智庫發展與輿論傳播”研討會暨國發院英文網站上線儀式昨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辦。來自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的代表共聚一堂,就新形勢下中國智庫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如何通過智庫輿論傳播提升國際影響力這兩大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并共同見證了人大國發院英文網站(http://nads.ruc.edu.cn/en/)正式上線。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指出,近年來,黑天鵝事件的頻出對于傳統智庫的研究模式,特別是精英階層的傳統思維模式提出嚴峻挑戰,其背后原因在于全球社會運動的形成機理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及新技術所帶來的傳播方式的變化。他還表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民族復興大業列為當下重要議程,這也對國家高端智庫提出了要求。真正的高端智庫,首先要扎根于實踐,與時俱進生產出具有思想力和創造力的產品。另一方面,要提高傳播力,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話語體系。 國務院參事室副司長張立平在發言中表示,當前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發展的興盛時期,我們也開始更多地參與到國際話語權的塑造。國際話語權的塑造要有實力來支撐,智庫則是其中的重要動力。 如何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認為,智庫機構必須先練內功,進一步提升設置國際議題的能力,并著力從單向傳播跨越到雙向互動、多向交流。提升智庫的國際影響力還需要跨越流媒體閱讀、碎片化閱讀、追求感性認知等多重障礙。 與會專家認為,近年來中國智庫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機遇和挑戰均前所未有。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運全認為,智庫傳播當前存在著諸多不平衡,特別表現為對重大議題的闡釋多,對議程引領和評估較少;參與中國議題多,參與世界性議題較少;資政較多,啟民較少;“接天氣”較多,“接地氣”不夠,等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方晉也表示,中國智庫發展水平目前參差不齊,還不能較好滿足決策咨詢的需求。智庫發展離不開傳播,不管是對內對外、對上對下的傳播,都需要在傳播內容、對象、渠道層面做出更有針對性的安排。中央黨?!秾W習時報》副總編輯楊英杰教授指出,當前大國博弈體現為輿論的博弈、語言的博弈,是一種大國之間心理的較量。提升智庫的輿論傳播能力,要講清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講明中國道理,讓國外受眾認可我們的道路選擇。 與會的媒體人士表示,智庫和媒體都具有連接器的功能,在輿論傳播中連接官方與民間、國內與國際、現在與未來,從而減少人們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誤讀和誤判,在這一點上。媒體和智庫有著共同的責任和利益。 從媒體角度觀察,智庫的建設要特別重視有節奏的議程設置、強勢傳播能力培育以及機制體制的創新等。對于智庫研究成果的國際傳播,媒體要善于挖掘真正的思想價值,提供思想交流的通道和平臺;媒體要提升自己的述說方式,既不盲目迎合,又不與國際受眾產生隔閡;此外,要更加重視社交化傳播,探索在社交平臺上放大智庫研究成果的傳播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莉麗主持會議并表示,當前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政治經濟處于急劇變化的歷史轉折期,中國在未來的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樣一個歷史和國際背景下,通過智庫的國際傳播提升國家軟實力和話語權也變得愈發重要。智庫的國際傳播要尊重傳播規律和市場需求,根據智庫思想產品的獨特性,運用不同的傳播媒介與模式,以國家利益為基點,進行有效的輿論傳播。 國發院英文網站同日正式上線運行。王莉麗表示,人大國發院的英文網站是運用新媒體思維、以受眾為中心進行的網頁設計和內容構建。在頁面設計上,廣泛借鑒了國外一流智庫的設計理念,強調視覺符號在信息傳播中的重要性。在內容構建上,充分考慮受眾的閱讀習慣和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和交互性,搭建一站式的融媒體信息傳播平臺。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主辦,國發院全球公共外交中心協辦。國發院正式成立于2013年6月,是人民大學整合學校智識資源重點打造的新型特色智庫,自成立以來,國發院在思想創新、咨政啟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產生了良好的政策影響和社會影響,并于2015年12月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