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無疑是開年最火的電視節目之一,妙語連珠、詩詞飛花、賦文雅趣已經俘獲了一大票觀眾和網友的心,在內地掀起了一次閱讀古詩詞的小熱潮。其實,香港也有“詩詞大會”,不過不是比詩詞背誦,而是比創作,貌似更顯才情。 香港詩詞大會全稱是“全港詩詞創作比賽”,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與文化事務署與中央圖書館聯合舉辦,旨在促進古典詩詞的創作風氣、提高市民文化修養。從1991年至今,香港詩詞大會每年一屆,已成功舉辦了26屆,每一屆都有優秀的作品出現。 第26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頒獎典禮現場。(圖片來源:香港公共圖書館官網) “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分學生組與公開組,單年賽詩,雙年賽詞。學生組包括大中學生,公開組包括社會各階層。題材由參賽者自定,律詩比賽分五言或七言,每屆各有指定的韻部;而填詞比賽則每屆詞牌不同。為確保評選公正,整個評審過程采用糊名方式進行。評判團更會約見學生組入選參賽者,并要求入選者即席對聯,然后定出優勝作品,以確保詩詞確實出自學生之手。 經過多年推廣,“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及參與,成為香港詩詞文壇的一項重要活動,也凝聚了一股寫詩填詞的風氣。比賽前一般會舉辦多個“詩詞寫作講座”,介紹古典詩詞的特色、聲韻運用和寫作技巧,借以加強市民對詩詞的認識和提高他們運用語文的能力。獲獎作品一般會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及多間公共圖書館作巡回展覽。 香港詩詞創作比賽則往往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參賽作品各具特色,借景/物抒情、記游憶事、諷諭現今科技或適時應景等。 例如去年9月剛結束的“第二十六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主要比填詞,詞牌是《定風波》。最終《定風波 抽濕機》和《定風波 重游赤柱,見美利樓墻外加裝廣告燈牌,藍屋亦變黃屋,不勝唏噓》分別獲得公開組和學生組冠軍。兩篇冠軍作品的選材各有特色,前者以細膩文筆描述現代家庭電器抽濕機的功能,取材新穎,但又反映出香港氣候濕,抽濕機是日常必備的生活現實;后者描寫作者對小鎮變遷的慨嘆,感情豐富。兩首詞如下: 《定風波 抽濕機》 雨釀春酣海氣蒸 鞍山仙嶺各潛形 耳畔清音非滴漏 知否 幾宵虛室吸南溟 曉靜抄經調筆硯 欣見 玉函沆瀣又盈盈 休養息機循物理 尤喜 隔塵網外不沾凝 《定風波 重游赤柱,見美利樓墻外加裝廣告燈牌,藍屋亦變黃屋,不勝唏噓》 重到城南隔數春 依然灘岸夢粼粼 小楫如梭穿海面 清淺 古樓何苦趕時新 昔日阿群來帶路 無懼 華洋雜處語紛紜 烽火繁榮空記得 誰惜 一鷗飛去又黃 2014年“第二十四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一首以香港特色“劏房”(類似“房中房”)為主題的《江城子 蝸居紀實》奪得公開組冠軍,該作品用寥寥數語道出劏房苦況的社會議題。作者介紹,自己曾有住劏房的類似經歷,因此關注現時社會熱議的蝸居現象。一向熱愛詩詞的他借大賽把社會議題描述出來,又以“樂天”的態度,“鼓勵年輕人日子總是向好的。” 2005年“第十五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學生組的冠軍作品《自由行》,描述了自由行初始階段的情景與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內地人的同胞之情,對自由行給香港帶來生機的欣悅之意。全文為: 西裝革履挾地圖,紅燈轉綠要招呼。新循國策來行旅,喜聽鄉音滿路途。大市一時翻妙著,愁城七載付長吁。且看游侶星光道,可證春風又海隅。 圖片來自香港公共圖書館官網。 詩詞作為最正宗的國粹之一,在人們匆匆揾食的香港,不但被頑強地接續,且生機勃勃,令人可喜。持續了26屆的香港詩詞大會有力地說明,香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情,絲毫不輸內地,且堅實而接地氣。 2017年“第二十七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已開始收集參賽作品,截稿日期為4月12日。適逢今年屬單年,即比試律詩,冠軍將獲得4千元港幣現金。(孫楠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