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藝人劉德華和葉德嫻主演的電影《桃姐》,曾經在內地引起很大的關注。電影中,葉德嫻扮演的“桃姐”是一位操勞一生,最后在養老院安度晚年的老人。“桃姐”的形象真實體現了部分香港老年人的生活狀態。 日前,香港特區政府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發表了題為《松柏常青》的網志。在網志中,他表示,香港人口正值急速老齡化:2015年,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約為112萬,占全港人口15%。預計到2041年,老年人將增加至249萬,占全港人口30%。從數據中不難看出,香港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在香港,65歲以上的人被定義為“長者”,65歲也是現在香港法定的退休年齡。為了應對老齡化,讓老年人能夠有尊嚴的生活,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將保障老齡人口的福祉作為施政重點之一,除了強積金和綜援等傳統方式外,特區政府也開創了很多安老服務的新模式。 “安老服務”計劃 深得老人心 2月15日,大約1000名老人相聚在位于香港九龍灣的國際展貿中心,相互送上“遲到的新春祝福”。由香港保良局舉辦的這次活動,旨在向長者“拜晚年”,另一方面以此進一步推介其“關懷長者心”地區安老服務計劃。(新華社 記者 呂小煒 攝)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官網的資料顯示,特區政府推行“安老服務”計劃,目的是為老年人提供適當的支援,以期實踐“老有所屬、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理想。 安老服務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和院舍照顧服務。 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是指協助老年人盡量留在社區中安享晚年,以及為照顧老人者提供支援。由于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日趨多元化,服務形式以綜合模式為主,以方便服務使用者。總的來說,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分三個范疇:長者中心服務、社區照顧服務及其他社區支援服務。 院舍照顧服務是為一些年齡在65歲或以上,因個人、社會、健康及其它原因而未能在家中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住宿照顧服務及設施。年齡介于60至64歲的人士也可提出申請,但須證實確有需要接受住宿照顧。總的說,院舍照顧服務共分為四種:長者宿舍、安老院、護理安老院及護養院。 香港“安老服務”計劃基本涵蓋內容示意圖。詳細資料可參考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官網資料。(新華網制圖) 香港特區政府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后援”的政策目標,推進安老政策,更致力于硬件和軟件配套,包括在人才培訓和加強監管方面多管齊下,全面增加、改善和強化安老服務。蕭偉強表示,過去四年,特區政府用于老年人的經常性開支(包括安老服務、醫療及社會保障)已由421億港元增至658億港元,增幅達56%。 行政長官梁振英于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到,未來將不失時機地改善安老服務,特別是社區照顧服務,包括邀請關愛基金考慮推行兩項試驗計劃,支援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后離院的老年人及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老年人。同時政府將繼續增加資助安老宿位, 并于今年第1季度起推行“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以“錢跟人走”的模式,為有需要院舍住宿照顧服務的老年人提供額外選擇。試驗計劃會在2017至2019年推出共3000張服務券。 “廣東計劃” 小有所成 (圖片來源: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官網) 大部分香港人的祖籍都是廣東省。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很多香港老年人也會選擇移居廣東頤養天年。為了給年齡在65歲或以上,選擇移居廣東的合資格香港老年人,每月發放現金高齡津貼,以應付因年老而引致的特別需要,特區政府于2013年10月起實施“廣東計劃”。 “廣東計劃”目的是為方便已定居廣東或準備移居廣東的香港老年人,這批人無須每年返港,只要在每一個付款年度內居住在廣東滿60天,便可領取全年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從2017年2月1日起,高齡津貼金額已提升至每月港幣1325元。 “廣東計劃”的申請條件,與現行在香港領取的高齡津貼大致相同。申請人必須親自于香港辦理申請手續。在親自辦理申請手續前,申請人須填妥“廣東計劃申請表”,連同有關的證明文件副本及近照兩張寄回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社署接到申請后,如有需要,會要求申請人提供補充資料,再安排職員預約申請人到社會保障辦事處(廣東計劃)會見及完成申請手續。待確定申請人符合資格便可發放津貼。 香港社會福利署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31日,共有16904名香港老年人通過該計劃領取長者津貼。港媒曾引述香港工聯會廣州中心主任邵建波的話表示,“廣東計劃”實施后,僅廣州、佛山兩市因經濟困難需返港安置的香港高齡人群,從每年約30人減少到2015年的7人,在減輕香港老年人內地養老負擔方面成效顯著,未來將繼續爭取延長居港豁免期,擴大醫療券內地使用范圍,致力解決內地定居香港老年人的實際問題。 “福建計劃” 讓養老多一個選擇 梁振英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及2013年10月推出“廣東計劃”向選擇移居廣東省的高齡人士,每月發放高齡津貼;延伸新增“福建計劃”向選擇移居福建省的高齡人士,發放高齡津貼。 “福建計劃”的申請條件與“廣東計劃”申請條件類似。根據規定,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必須在香港辦理申請手續。申請人可親自前往處理其綜援個案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提出申請。行動不便的人士,可用電話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社會保障辦事處會安排家訪。通過后,申請人可獲每月發放一次的標準金額及每年發放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此計劃的援助金會按月存入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所指定的香港銀行戶口。 港媒分析,“福建計劃”中帶出了兩個重要啟示:一是福建省是繼廣東省后,香港人北上養老的最佳之選。另一個啟示,說明“廣東計劃”推出三年多來取得較佳效果,才促使延伸推出“福建計劃”。 據統計,香港每七個人里就有一個是福建籍,也就是說福建籍的港人在香港超過百萬之眾,是繼廣東籍人士之后最多籍貫的港人。香港住屋及養老院供應長期處于“僧多粥少”的困境,而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的推出,一方面能緩解公共資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對回內地養老的老年人也是一種關懷和支持。故而,有關政策一經推出,均得到了大眾支持和歡迎。(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中國經濟網等資料綜合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