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目前香港和內地青年中,普遍存在毅力不足、需求頗多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東西都來得太容易了。”1月17日,浙江省“兩會”在杭州召開期間,“船王”包玉剛長女、浙江省政協常委包陪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內地青年均需增強吃苦精神。 包陪慶表示,曾經香港“獅子山下精神”的核心就是靠著自己的雙手和努力獲取財富和美滿生活。雖然她是“船王”的長女,但包玉剛家教嚴格,一直以“持恒健身、勤儉建業”教育子女,告訴他們需要什么就靠自己去創造。 “現代社會物資豐富,年輕人張開嘴巴就有吃的,伸出手就有玩的,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培養年輕人的毅力。他們能力不足,但對社會、對物質的期待卻不斷提高。”包陪慶表示,目前香港、內地均存在青年抱怨看不到發展機會,抱怨貧富懸殊、分配不公、資源被搶、上升空間狹小等問題。 當下的香港、內地發展機會真的比以前少嗎?“并不是這樣的,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機遇,關鍵是能不能看到并抓住機會。”包陪慶如是說。 包陪慶認為,要解決當代青年的問題,除政府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更重要的是兩地青年需增強吃苦精神。對此,包陪慶認為應當從教育切入,培育青年正確的價值觀。 記者了解到,包玉剛一生熱心公益、教育,在內地捐資創辦寧波大學等多所學校。包陪慶繼承其父衣缽,自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在香港開辦首家以普通話加英語授課的雙語學校,在上海也創建了一所包玉剛實驗學校。 “我認為教育要多元化,老百姓要有不同的學校可以選擇,而且光讀書是遠遠不夠的,課堂外的教育往往對為人處世的影響更為深遠。我希望不管是香港還是內地青年,都能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如何去選擇、平衡和回饋。”包陪慶如是說。(方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