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12月5日電(記者丁梓懿)第三屆海峽兩岸及港澳華文文學講座5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拉開序幕。十幾位來自內地、香港、澳門、臺灣的知名學者以及來自日本、韓國的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巴金先生的經典作品,并紀念其作品《隨想錄》創作完成30周年。 巴金作為中國一代文學巨匠,留下了許多經典文學作品。其中,《隨想錄》是他在晚年創作的一部雜文集,感情真摯、內容樸實,充滿作者的自省和反思。 巴金與香港關系密切,他曾10次路經及訪問香港。他的《隨想錄》繁體版于1978年開始在香港《大公報》連載,后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 “巴金的作品極具感染力,這與他堅持‘講真話’的寫作態度有莫大的關系,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毕愀壑形拇髮W校長沈祖堯在致辭中表示,巴金在文學創作中一直強調“講真話”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跨越時代進行深刻的歷史反思。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院士陳方正表示,他從小熟讀巴金的作品,巴金對他一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1984年10月,巴金榮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陳方正當時代表香港中文大學為巴金寫了贊詞。他回憶道:“巴老家喻戶曉,他來港的消息一經宣布便轟動一時,中大成為全港目光所聚。”他說,巴金的文學精神值得稱頌,《隨想錄》值得當代文人作家深入學習和了解。 與巴金曾有過三面之緣的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指出,懷念中國現代文學前輩和同仁是《隨想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文字再現了他們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活動歷程。他說:“《隨想錄》的文壇回憶系列,其實是巴金留給我們的一份獨特而寶貴的文學遺產,應該引起巴金和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者的重視?!?/p>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表示:“巴金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值得學習,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巴金精神。” 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作為本次講座的總召集人向記者表示,舉辦本次活動是為紀念巴金及其經典作品《隨想錄》,同時推動世界華文文學的交流與合作。 據悉,該文學講座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屆講座為期兩天,之后將赴澳門大學舉行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