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清先生接受東南網記者專訪 游夢江 施子清先生是香港著名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他于1939年出生在泉州市晉江的一個華僑家庭,其父親及祖父均系旅居菲律賓的華僑。1957年施子清先生來到香港,本打算經由香港去到南洋和親屬匯面,但由于當時在香港辦理赴南洋的手續繁瑣,無法取得簽證,于是留在了香港。 “當時來香港有兩點感受,香港雖然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居民,但不管在哪個角落居住下來,大家都很有禮貌,很有愛心。早上碰到就說‘早晨’,‘good morning’,路上見面也會打招呼。另一點,香港人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非常重視,哪怕兩夫妻還要到工廠做事打工也不會忘了孩子的教育?!笔┳忧逑壬f。 他就這樣在香港待了下來,一待就是六十多年。然而,盡管身在香港,但是他的目光始終追隨著家鄉,時刻不忘家鄉的經濟發展與教育事業。 家鄉發展的“先遣隊” 施子清先生盡管離開老家六十年,但在改革開放后幾乎每年都會回到福建,特別是自己的家鄉晉江走走看看。 施子清先生指出,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下,許多在港福建鄉親紛紛回到家鄉和中國其他地方投資興業?!案=ǖ陌l展,最先來投資的就是福建同胞,就我們泉州晉江來說,也是我們福建鄉親先走進來。”他說。 施子清先生把自己看作是家鄉發展的“先遣隊”,面對當時家鄉在市場和技術上的一篇空白,他毅然決然地在家鄉投資設廠。 “當時是憑著一種對家鄉發展的關心,認為投資應該放在那,所以最先就辦在了這兩個地方,也可以算是投石問路?!彼f。 采訪過程中他還告訴記者,這幾年每次回到家鄉都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交通方面,基本上每一村都通車了?!奥肥侨俗叱鰜淼模新凡拍軌虬l展?!笔┳忧逑壬f。 施子清先生 鐘情家鄉教育事業 當時華僑子弟在港就學困難,施子清先生就與幾個閩南老鄉一起,攜手創辦了集美僑校,他一人身兼校長、校監、班主任、教師數職。集美僑校主要招收閩籍鄉親子弟,開始時,學生僅十九人。經過不斷努力,該校的名聲也慢慢提升,到六十年代中期,學生數量已達六百余人,教師隊伍也發展至二十九人,成為香港一所知名僑校。 “我辦了九年學校,由19個學生變到600多個,有二十幾個老師,老師也是我們福建鄉親占多數。”施子清先生說。 施子清先生熱愛傳統文化,尤擅長書法,又通曉詩詞書畫,其作品多次在香港及內地展出。名家評其書法為:“健勁跌宕,變化多姿,現出豪邁爽颯的風致”。他自己則認為:“書法傳遞真善美的學問,讓人修身向上?!?/p> 在業余時間,施子清先生不忘時刻學習?!拔易约鹤x書少,但我有個原則,不論是坐飛機還是到哪里去,都回去看書,寫自己的感想。每天我最少有兩個小時給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施子清先生說。 施子清先生認為,當前我們處于民族復興的階段,文化和道德非常重要。 “國家的進步興旺還需要一代人繼續努力,現在國家富裕了,更應該大力投入民生和教育問題。”他補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