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福建行活動,每一次行走都是“宣傳福建”的海量刷屏。 東南網10月17日訊(本網記者 謝添實 林先昌 馮川葉 鄭曉丹)10月18日,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對于福建省網絡媒體旗艦的東南網來說,卻是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她將迎來上線15周年。 2001年10月18日,東南網前身福建東南新聞網正式開通,開啟了我省新聞宣傳事業的網絡時代。2009年8月5日,福建東南新聞網與福建日報網正式合并,當年10月1日改版升級成為今天的東南網。東南網迎來快速發展時期,進入嶄新階段。 十五年來,東南網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成為宣傳福建、展示福建、權威發布、服務民生的重要平臺。 十五年來,東南網風雨兼程、砥礪前行,影響遍及境內外。除在省內設立8個設區市分站外,還建設有北京站、美國站、澳大利亞站,香港站也即將成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有福建人的地方就有東南網,是越來越清晰的目標。 十五年來,東南網靠前服務、勇于創新,助推黨委政府執政能力現代化,承建18個機關群團官方網站,打造出覆蓋多個領域的網站群,進一步增強我省網上輿論引導力,成為我省黨政機關發布信息、提供服務、溝通大眾、展示作為的重要渠道。 十五年來,東南網精品不斷、佳作迭出,一大批原創作品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網絡新聞專題《往福州方向兩列動車溫州追尾》和網絡新聞評論《“斑馬線打太極”打出“車德之羞”》獲評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是目前為止福建網絡媒體獲得的最高獎項。東南網記者連續兩年獲得福建省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金獎,并入選首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巡講團,赴全國各地分享一線采訪心得。 十五年來,東南網日新月異、不斷成長,已經成為福建省影響力最強的新聞門戶網站,是省委網上民意主通道、網絡輿論引導和網絡文化建設主陣地、新時期對外宣傳主力軍。 東南網寧德站“新聞援助日”活動恪守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一直在現場 2011年7月23日晚,溫州境內兩列動車發生追尾事故。事故發生后,東南網5名記者連夜趕赴溫州,成為最早到達事故現場的福建媒體之一。以眾多原創報道為基礎制作的《往福州方向兩列動車溫州追尾》專題獲得當年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這些年來,重大事件,我們持續播報;突發事件,我們呈現現場。應急采訪,我們一直在路上。 今年5月8日凌晨5點左右,泰寧突發10萬方以上大型自然災害泥石流。東南網記者當即趕往現場,上午10點即建立“泰寧泥石流”熱詞專欄,中午推出《三明泰寧縣開善鄉發生山體滑坡》專題,截至當日18時,已發布原創報道20條,圖片近50幅。東南網微信公眾號“東南網播報”開辟直播帖文,持續33個小時對事件進行動態直播,凸顯網絡媒體的特點和省級新聞門戶的輿論引導作用。 這些年來,每有重大事件,總能看到東南網記者身影。2013年廈門BRT事故、2014年閩侯青口惡性撞人事件、2015年漳州PX事故……東南網記者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為網友提供權威信息、跟蹤事態進展、呈現事件全貌。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戰火不夠近;同樣,如果你的報道寫得不夠好,那是你不夠深入現場。為了了解“尼伯特”臺風給漳平帶來的影響,東南網90后記者帶上干糧、氣爐、凈水器、醫藥包、GPS導航儀,冒著道路坍塌危險,凌晨1點趕往受災最嚴重的鄉鎮,道路通不了就徒步,沒路了就自己踩出一條路來,歷經一天一夜無眠,終于采訪到大量一手信息。歷次臺風來臨,東南網記者就成為這樣的“追風少年”,只為發回第一現場報道。 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東南網架起“黨委、政府和百姓的橋梁”,關注民生,傳遞民情,凝聚民智。在記者的介入下,福州市連江縣馬鼻鎮村前村偷工減料的千米“生命海堤”得到整改,村民特地送來錦旗。東南網持續關注泉州市德化縣龍門灘鎮霞山村黑戶少年鄭傳都,最終鄭傳都上了戶口,結束13年的“黑戶”生活。正是在東南網的關注下,一系列作風建設、行政審批、安全生產等問題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討論,助力政府部門改進工作。 關注弱勢群體是新聞媒體應盡的責任,當他們需要幫助時,東南網第一時間發聲,希望盡些綿薄之力。寧德屏南吳先鳳三姐妹、安徽尋親網友王瑞鹍、因傷癱瘓四川民工劉傳劍……東南網都盡力幫助,用有溫度的新聞帶給他們溫暖。 中國·鼓嶺(Kuliang)中秋國際詩樂會已成功舉辦三屆。 我們一直在創新 開設百余個欄目,每年制作專題百余個,日均發稿量2000余條,編發《東南網事》版,開展《網絡正能量訪談》……十五年來,東南網始終堅持“內容為王”,勤于探索、敢于突破,培育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欄目,受到網民熱烈關注。 創辦于2002年的《西岸時評》,獲評過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福建新聞獎新聞名專欄。自成立起,就始終注重搭建百姓發聲平臺、注重原創力量的培植,走著“原創更加有力度、品種更加有廣度、觀點更加有角度、題材更加有溫度”的改革路子。目前擁有約200名評論作者隊伍,每日接收原創來稿穩定在300件,日均采編原創評論25篇。自2010年第二季度起,組織“十佳評論”季度、年度評選活動。今年,“西岸時評15周年佳作評選”活動將投票選出15年來最受網友歡迎的15篇評論佳作。 兩岸往來,臺灣時政民生,東南網一直及時關注。2004年,東南網《臺海頻道暨海峽新聞網》上線,集中報道島內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百態,編發中央、福建對臺政策和涉臺新聞,為兩岸交流架起溝通橋梁。開辦12年來,頻道獲得各方肯定,《臺海頻道》及所屬《媽祖之光》頻道分獲2008年度、2010年度福建新聞獎名專欄。 搭建權威平臺,發布準確信息。2006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頻道建立。2007年2月13日,頻道現場直播了省政府新聞辦與寧德市政府在臺風災民集中安置點福鼎市佳陽鄉舉行的“抗擊‘桑美’臺風,重建家園、推動發展新聞發布會”,把新聞發布會開到鄉村田頭,在當時國內屬首創。經過10年培育,頻道已成為省委省政府和廣大網民在線高效暢通交流的橋梁,僅2015年,頻道就對全年41場省委省政府新聞發布會進行詳細報道,發布原創新聞稿件118篇、圖片40余張。 2009年,《東南網視頻》頻道成立,旨在打造福建第一新聞視頻網站,是目前省內唯一同時擁有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信息網絡和移動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制播平臺。頻道成立7年來,制作的視頻作品斬獲國家及福建省多個獎項,參與省兩會、投洽會、電商大會等百余場重大活動視頻直播。今年還手機視頻直播第七屆海峽兩岸電博會、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游節等活動,網友通過手機就可“身臨其境”感受現場盛況。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建立于2011年的《直通屏山福建省委領導留言板》,是東南網承建的大型網絡問政欄目。5年來,《直通屏山》共收到網友有效留言2萬余條,有效回復率近50%,成為福建省委領導收集網絡民意、匯聚民智的權威平臺。5年里平臺兩獲福建新聞獎一等獎,報送的專報件多次得到省領導的批示。 大學生是年輕人中最為活躍的群體,不僅是網絡運用的主體,更是健康的網絡文化的建設者。2012年5月上線的《大學城》頻道,是東南網開設的面向全省高校的新聞報道和信息服務平臺,是福建媒體中唯一一個服務高校師生的網絡文化陣地。《大學城》頻道擁有福建省內報道高校新聞最活躍、專業性最強的學生報道團隊——福建高校網絡通訊社,每年不斷吸納新鮮血液,四屆納新累計招募1160名大學生記者,培養大量新聞人才。 十五年來,東南網還不斷推出制作精美、內容豐富的網絡專題,從《“兩學一做”進行時》到《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在福建》再到《建設新福建喜迎黨代會》,從《2008北京奧運會》到《2012倫敦奧運會》再到《2016里約奧運會》,從《年夜飯的“花樣年華”》到《回味老行當暖暖舊時光》再到《清新福建歡迎你》,用音視頻、圖文、H5等多種形式解讀各種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 社會關注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政府要解決的,就是我們在推動的;網民想要的,就是我們在做的。 我們一直在拓展 文創大賽、中秋詩樂會、東南網小記者、送春聯進社區、新聞援助日……東南網線上線下有機結合,不斷主辦、承辦一系列活動,場場有亮點、期期有驚喜、處處有收獲,頗受網友歡迎。 從全國網絡媒體海西行,到全國網絡媒體視頻主持人清新福建生態行,再到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福建行……每一次行走,都是“宣傳福建”的海量刷屏,參加活動的記者走遍全省60多個縣市,充分展示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發展成就。 一次展覽憶起鄉愁、一場對接會品讀文化、一個集市尋找認同。鄉愁不只有一個形態,福建的文化也不應該只有單一代言。從2014年開始,東南網每年策劃承辦福建省最具創意文化產品評選活動,讓創意找到市場、讓企業發現商機、讓作品轉化為產品,從圖紙走進生活,為百姓帶來能感知的創意生活。 每個活動都有一段故事,每個品牌都要精心培育。東南網作為省級重點新聞網站和重要外宣平臺的天然優勢讓品牌傳播更有速度,媒體的專業屬性讓品牌傳播更有力量。 從2014年起,東南網于每年中秋節前后舉辦中國·鼓嶺(Kuliang)中秋國際詩樂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一屆比一屆精彩。每年詩樂會都通過美國ICN國際衛視電視臺向美國觀眾播放晚會實況,得到海內外僑胞的支持。詩樂會向全國、全世界推廣鼓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增進中外友誼,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的對外文化宣傳品牌。 2012年6月15日,東南網寧德站啟動“新聞援助日”。四年來,東南網始終恪守著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積極參與公益報道、策劃公益活動、傳播公益理念,共采寫近百篇救助類報道,辦過50多場公益活動,為60多個家庭呼吁籌集善款近200萬元。 鐵肩之上不僅有道義,還有社會之擔;妙手之下不僅有文章,更有生活之冀。十五年里,東南網從蹣跚起步成長到今天,一路上都與網相連,與民相依,期望為生活創造更多精彩。 我們一直在路上 今年5月31日對東南網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當天,東南網全媒體新聞中心正式啟用,“中央廚房”式集成生產模式開始試運行。“中央廚房”式的新聞生產流程,使采集、生產、傳播、交互一體化,是東南網向“全媒體匯聚、共平臺生產、多渠道分發”的新型傳播方式的轉變。未來,東南網將借助全媒體新聞中心,著力打造以網絡媒體為中心的整合傳播、整合營銷平臺,充分融合不同媒介,努力放大全媒體的聚變效應,使新聞報道能夠及時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 這是近年來東南網跨越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五年間,東南網團隊從成立之初的13人發展為今天的140多人大家庭,隊伍日益壯大;牢牢樹立“思想立網、開放辦網、機制興網、人才強網”的辦網理念,以“建設在全國和世界有影響力的福建新聞門戶”為目標,提倡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不斷推進事業和產業的發展。 十五年來,東南網的技術不斷進步。除承建18個黨政網群外,還承建“一縣一網”建設項目和“福建省互聯網新聞數據中心”,為縣級新聞網站提供統一的服務器空間、系統解決方案、網站安全防護措施、相關程序開發、網頁設計、網站維護等全面技術服務。 東南網自覺運用新技術,改進傳播方式,增強傳播效果,聯合省委宣傳部建立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上展館,展現八閩兒女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反映我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福建紅色文化網上展示館也已基本建成;聯合省委組織部推出福建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系列微電影,為我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營造濃厚氛圍,進一步增強黨員教育的吸引力;獨立研發東南網H5頁面,為網友帶來掌上新聞的最新體驗。 東南網視野越來越寬,創新從線上延伸到線下。今年4月,與莆田市委文明辦、市志愿者協會共同發起成立全省第一個“網絡求真”志愿服務活動。活動通過線下核實、線上辟謠,澄清了近百起網傳信息,讓真相“跑”在謠言“開跑”之前。該創新舉措獲得了省委領導以及中央文明辦的高度認可。 東南網還負責承建福建省網絡辟謠舉報平臺,這將是我省網站在自媒體、大數據時代對整治網絡謠言、凈化網絡環境的最新探索。平臺上線后,將建立便捷、權威的辟謠舉報機制,讓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媒體記者都能參與其中,多方高效互動,突出“快”字,及時發布辟謠信息。 源于福建、高于福建。這些年,東南網不斷走出去,傳播力日益提升。赴美國采訪紐約時報廣場新年倒計時盛典,成為參與現場報道盛典的唯一華文網站;幫助86歲的吳世澤老先生到臺灣尋找60年前福建前線的廣播“對手”湯麗珠,讓他們完成半個世紀的握手…… 東南網充分利用美國站、澳大利亞站、閩僑網,向世界講好福建故事、傳遞福建好聲音。東南網數字媒體體驗館落戶紐約閩僑文化中心,成為旅美鄉親了解福建的重要窗口。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接下來,東南網將動作頻頻,演繹更多精彩、釋放更多能量、鍛造更大價值。 東南網將與省內著名網絡公司開展VR領域合作,共建VR頻道,實現VR技術在福建省內快速發展。 東南網將與福建廣電網絡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視頻制播、活動推廣、資源置換、技術開發、信息服務等方面進行更廣泛合作。 東南網將與海博TV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形成資訊互通、資源共享機制,為新媒體融合做出有力探索。 東南網將與南方輿情數據研究院展開合作,在輿情服務領域、專家智庫建設等方面深入合作,全力打造福建省輿情服務第一品牌。 …… 前進腳步我們從未停止。 收獲昨日輝煌,今朝揚帆起航。十五年,是一段旅程,更是一個起點。作為福建新聞網站的排頭兵,今天的東南網承載著更多責任與擔當,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下一個十五年,任重道遠,大有作為,我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永不停歇。 未來的日子,更期待與網友同行,一起面朝大海,風行東南。 ? |